一、漂烫核心机:食品安全的 “第一道防线”
**

作为试点核心设备,智能温控漂烫机是食品安全的基石,其设计细节处处藏着安全考量。整机必须采用食品级 304 不锈钢打造,小到轴承座、大到槽体架体都不能例外,这种材质耐腐蚀且易清洗,从源头避免金属污染风险。槽体受力处要用 4mm 厚钢板加固,上盖则采用 1.2mm 不锈钢,既保证结构稳固又方便开盖清洗。
温度控制是关键,进口和出口需各装一只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像德国久茂这类传感器能将温度误差控制在 ±1℃内,让漂烫温度稳定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既能钝化芦笋豆角中的酶活性、抑制褐变,又能杀灭表面 99% 以上的微生物和虫卵。输送系统得采用 “前拉后送” 的双电机设计,避免网带跑偏变形造成物料堆积,确保每根芦笋、每根豆角都能均匀受热。
二、预处理设备:把好 “入口第一关”
漂烫前的净化处理至关重要,高压喷淋清洗机得先上阵。设备要配备多层过滤系统,先用三角网孔过滤器拦截泥沙、枯叶等大杂质,再通过精密滤网去除微小颗粒,防止杂质带入漂烫池造成二次污染。清洗压力需可调节,既能冲净缝隙中的污物,又不会损伤食材表皮。
清洗后还需
振动筛选机接力,通过高频振动剔除虫蛀、腐烂的不合格原料,同时进一步沥干表面水分,减少漂烫时的水温波动。筛选机的筛网要采用食品级 PP 材质,孔径可根据芦笋粗细、豆角长短灵活更换,确保筛选精准高效。部分试点还会搭配
气泡清洗机,利用高压气泡产生的翻动效应,剥离食材表面的残留污物,让净化更彻底。
三、后处理设备:锁住安全与新鲜
漂烫后的快速冷却决定着食材品质与安全,三段式冷却机是标配。第一段用常温水快速降温,第二段采用冰水浴将温度降至 10℃以下,第三段通过风刀吹干表面水分,整个过程需在 3 分钟内完成,既能终止加热反应、保留营养,又能防止余热滋生细菌。冷却池同样要装循环过滤系统,且排污口设计成大口径,方便每日彻底清理池底残渣。
冷却后的食材需经过
金属探测仪检测,确保没有清洗和漂烫过程中可能混入的金属碎屑。设备灵敏度要达到能检测出 0.5mm 以上金属杂质的水平,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自动报警并剔除不合格品。最后由
无菌输送带将食材送入暂存区,输送带要采用食品级硅胶材质,表面光滑无死角,便于每日拆卸清洗消毒。
四、辅助保障设备:筑牢 “隐形防护网”
水循环过滤系统是全流程的 “清道夫”,循环泵前后需加装阀门,清洗过滤器或检修水泵时不用排空整槽水,既节水又高效。过滤器要设计成无工具拆装式,工人不用扳手就能打开清理,大大降低操作难度。漂烫池外侧需包裹 50mm 厚的保温层,既能减少热量流失节能,又能防止工人误触烫伤。
自动排污与消毒设备不可或缺,漂烫池底部要设倾斜排污坡,每天停工后通过高压冲洗和紫外线消毒,杀灭设备内部滋生的细菌。部分试点还配备了CIP 原位清洗系统,通过高温高压清洗液对设备内部管道、槽体进行全方位冲洗,实现无需拆解的深度清洁。此外,车间需配备臭氧发生器,定期对设备表面和环境进行消毒,从空间层面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