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预制菜|果蔬加工生产线-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官网!

15063686338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

发表时间:2025-09-02    人气:     来源:原创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

肉制品加工涵盖冷鲜肉、灌肠类、酱卤类、熏烤类等多个品类,不同品类的生产线分段存在差异,但核心均遵循 “原料处理→加工制作→成品包装” 的工艺逻辑。科学的分段划分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还能保障产品安全与品质稳定。本文将结合主流肉制品品类,详细解析生产线的典型分段、各分段功能及设备配置,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1)

一、通用型肉制品生产线的基础分段:6 大核心段

无论何种肉制品,生产线均以 “原料安全→工艺可控→成品合格” 为核心,可划分为原料接收与预处理段、精细加工段、热加工 / 冷处理段、调味与腌制段、成型与包装段、成品检验与仓储段6 大基础分段。各分段既独立承担特定功能,又通过输送系统衔接,形成连续化生产流程。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2)

(一)原料接收与预处理段:源头把控安全

原料接收与预处理是肉制品加工的***道防线,核心任务是筛选合格原料、去除杂质并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具体包含 3 个关键子环节: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3)
  1. 原料接收与检验
屠宰场运来的鲜肉(如猪五花肉、牛里脊)需通过专用冷链运输车送达,在原料接收区进行重量核对、检疫证明查验(确保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抽样检测水分含量(冷鲜肉水分≤77%)、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10⁶CFU/g)。配备金属探测器(灵敏度≥Φ1.0mm 铁)检测原料中可能混入的金属杂质,不合格原料直接退回。
  1. 解冻与清洗
若使用冷冻原料,需进入解冻间进行低温解冻(0-4℃冷藏解冻 24-36 小时,或采用微波解冻设备快速解冻),避免解冻过程中微生物滋生。解冻后的原料进入鼓泡清洗机,通过高压喷淋(压力 0.3MPa)与毛刷摩擦,去除表面血污、毛发等杂质,清洗水温控制在 15-20℃,防止原料变质。
  1. 修整与分割
清洗后的原料在无菌操作台上由人工或自动化分割设备(如数控分割锯、气动分割刀)进行修整,去除筋膜、脂肪、结缔组织等,再按加工需求分割成规定尺寸(如制作香肠需切成 1-2cm 肉块,制作冷鲜肉需分割成 500g / 块的标准规格)。分割后的原料通过输送带送入下一段,输送过程中需覆盖防尘罩,避免二次污染。

(二)精细加工段:塑造产品形态

精细加工段根据产品类型调整工艺,核心是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形态(如肉馅、肉丁、肉丝),常见子环节包括: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4)
  1. 破碎与绞制
制作灌肠、肉丸等产品时,需将分割后的肉块送入绞肉机,通过不同孔径的刀盘(6-12mm)绞制成肉馅,绞肉机需配备防堵装置与温度监控(绞制过程中原料温度≤10℃,防止脂肪融化)。若需更细腻的肉馅(如鱼糜制品),则使用胶体磨进一步研磨,使肉糜细度达到 80-100 目。
  1. 切丁与切丝
酱卤类(如酱牛肉)、炒菜用肉制品(如肉丝)需进行切丁或切丝处理。自动化切丁机可将原料切成 5-10mm 正方体肉丁,误差≤±0.5mm;切丝机通过可调刀组将原料切成 0.3-0.5mm 厚的肉丝,每小时处理量可达 500-1000kg,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
  1. 腌制前预处理
部分产品(如培根、火腿)需进行盐水注射,通过盐水注射机将配置好的腌制液(含食盐、磷酸盐、香辛料)注入原料肉中,注射率控制在 20%-30%,确保后续腌制入味。注射后的原料需静置 1-2 小时,让腌制液充分渗透。

(三)调味与腌制段:赋予产品风味

调味与腌制是肉制品风味形成的关键,需根据产品配方精准控制调料用量与腌制参数,包含 2 个核心环节: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5)
  1. 调料配制与混合
按配方(如香肠配方:肉 100kg、食盐 2.5kg、白砂糖 1.5kg、香辛料 0.8kg)在无菌调料间配制调味料,粉末状调料(如胡椒粉、味精)通过振动筛(筛网孔径 0.1mm)去除结块,液体调料(如酱油、料酒)经过滤后使用。调配好的调料与原料在真空滚揉机中混合,真空度≥-0.08MPa,滚揉时间 30-60 分钟,确保调料均匀分布,同时提升肉的保水性。
  1. 低温腌制
混合后的原料送入低温腌制间(温度 0-4℃),腌制时间根据产品而定:灌肠类需腌制 8-12 小时,火腿类需腌制 24-48 小时。腌制过程中需定期翻动原料,避免局部入味不均,同时监测环境湿度(相对湿度 75%-80%),防止原料表面脱水。

(四)热加工 / 冷处理段:保障安全与品质

热加工(如煮制、熏烤)或冷处理(如冷藏、冷冻)是杀灭微生物、延长保质期的关键,不同产品选择不同工艺: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6)
  1. 热加工环节
    • 煮制:酱卤类产品(如卤猪蹄)进入夹层锅或连续式煮制机,煮制温度 95-100℃,时间 30-60 分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确保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并保持 15 秒(符合食品安全杀菌要求)。
    • 熏烤:熏肠、培根等产品进入烟熏炉,采用木材熏制(如苹果木、桃木)或液熏技术,熏制温度 50-80℃,时间 2-4 小时,同时控制烟雾浓度,赋予产品独特熏香风味,且减少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生成。
    • 油炸:油炸肉制品(如炸猪排)进入连续式油炸机,油温 170-180℃,油炸时间 2-3 分钟,配备滤油装置去除油中杂质,延长食用油使用寿命,炸后产品需沥油 3-5 分钟,去除多余油脂。
  1. 冷处理环节
    • 冷却:热加工后的产品需立即进入冷却间,采用风冷或冷水喷淋快速冷却至中心温度≤15℃(2 小时内),避免长时间处于危险温度区(15-60℃)导致微生物繁殖。
    • 冷冻:冷鲜肉、冷冻肉制品需进入速冻隧道(温度 - 35℃以下),冻结时间 1-2 小时,使产品中心温度≤-18℃,冻结后转入 - 18℃以下冷库储存,延长保质期至 6-12 个月。

(五)成型与包装段:提升产品稳定性与美观度

成型与包装段根据产品形态选择合适工艺,核心是将加工后的肉制品制成规定形状并密封包装,包含 2 个关键环节: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7)
  1. 成型处理
    • 灌肠成型:灌肠类产品通过灌肠机将肉馅灌入肠衣(如猪肠衣、胶原蛋白肠衣),灌肠机压力控制在 0.2-0.3MPa,确保肠体饱满无气泡,再用结扎机每隔 15-20cm 结扎成段,形成香肠半成品。
    • 压制成型:火腿、午餐肉等产品需放入模具,通过液压压块机(压力 1.5-2.0MPa)压制成型,压制时间 10-15 分钟,使产品结构紧密,切片不易松散。
    • 手工辅助成型:部分高端肉制品(如手工肉丸)需人工搓制,在无菌操作台上由工人将肉糜搓成直径 3-5cm 的丸子,确保大小均匀。
  1. 包装处理
    • 真空包装:冷鲜肉、酱卤类产品采用滚动式真空包装机,包装膜选用 PET/PE 复合膜,真空度≥-0.09MPa,密封温度 180-200℃,防止氧化与微生物污染,延长保质期至 7-15 天(冷藏条件下)。
    • 气调包装:高端冷鲜肉(如牛里脊)采用气调包装机,充入 O₂(60%-70%)、CO₂(20%-30%)、N₂(10%-20%)混合气体,抑制细菌生长,同时保持肉的鲜红色泽,保质期可达 15-20 天。
    • 贴标与喷码:包装后产品通过贴标机粘贴标签(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喷码机在包装表面喷印追溯码,实现 “从牧场到餐桌” 的全程追溯。

(六)成品检验与仓储段:把控***终质量

成品检验与仓储是生产线的***后环节,确保产品合格后才能流入市场,包含 2 个核心环节: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8)
  1. 成品检验
    • 感官检验:检查产品色泽(如冷鲜肉呈鲜红色、酱牛肉呈酱褐色)、气味(无异味)、形态(无破损、变形),剔除感官不合格产品。
    • 理化检验:抽样检测水分、盐分、脂肪含量(如香肠脂肪≤30%)、亚硝酸盐含量(≤30mg/kg,符合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微生物检验: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标准为菌落总数≤1×10⁴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1. 仓储管理
    • 冷藏仓储:冷鲜肉、即食酱卤产品存入 0-4℃冷藏库,库内按批次分区存放,遵循 “先进先出” 原则,定期监测温度与湿度,防止产品变质。
    • 冷冻仓储:冷冻肉制品存入 - 18℃以下冷冻库,库内温度波动≤±2℃,堆垛高度不超过 3 米,避免底层产品受压变形,保质期可达 6-12 个月。
    • 常温仓储:部分耐储存肉制品(如真空包装火腿)存入常温仓库(温度 15-25℃,相对湿度≤65%),仓库需通风良好,远离热源与污染源。

二、不同品类肉制品生产线的分段差异

上述 6 大基础分段可根据产品类型灵活调整,以下以冷鲜肉、灌肠类、酱卤类 3 类主流肉制品为例,解析其生产线的分段特点: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9)

(一)冷鲜肉生产线:简化热加工,强化冷处理

冷鲜肉生产线核心是 “保持肉的新鲜度与口感”,无需复杂热加工,分段可简化为原料接收→预处理→分割→冷处理→包装→检验仓储5 段,关键差异体现在: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10)
  1. 无热加工段:冷鲜肉仅需低温处理(0-4℃冷藏),无需煮制、熏烤,因此省略热加工段,重点控制分割后的温度(全程≤10℃),防止微生物滋生。
  1. 分割段精细化:需按不同部位(如里脊肉、五花肉、腿肉)进行精细分割,配备专用分割设备(如剔骨刀、去皮机),同时进行脂肪含量分级(如瘦猪肉脂肪≤15%),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1. 包装段特殊化:采用气调包装或真空贴体包装,真空贴体包装能紧密贴合肉的形态,减少氧气接触,保质期比普通真空包装延长 5-7 天。

(二)灌肠类生产线:强化成型与热加工

灌肠类(如香肠、火腿肠)生产线需重点控制成型质量与杀菌效果,分段扩展为原料接收→预处理→绞制→腌制→灌肠成型→熏煮→冷却→包装→检验仓储7 段,关键差异体现在: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11)
  1. 新增灌肠成型段:配备自动灌肠机、结扎机、打卡机(用于火腿肠两端打卡密封),确保肠体饱满、密封良好,避免煮制时破裂。
  1. 热加工段细化:分为熏制与煮制两步,先在烟熏炉中赋予风味,再进入煮制机杀菌(温度 85-90℃,时间 20-30 分钟),确保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杀灭有害微生物。
  1. 冷却段快速化:煮制后需立即进入冷却隧道(温度 0-5℃),1 小时内将中心温度降至 15℃以下,防止肠衣收缩变形,同时抑制细菌繁殖。

(三)酱卤类生产线:突出调味与热加工

酱卤类(如酱牛肉、卤猪蹄)生产线核心是 “入味与软烂口感”,分段可扩展为原料接收→预处理→卤制→调味→冷却→包装→检验仓储6 段,关键差异体现在: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12)
  1. 调味段前置:卤制前需将原料与卤料(如八角、桂皮、酱油)一同放入卤制锅,卤制温度 95-100℃,时间 30-60 分钟,使调料充分渗透,因此调味段与热加工段合并为 “卤制调味段”。
  1. 热加工段强化:需根据原料特性调整卤制时间(如牛肉卤制 60 分钟,猪蹄卤制 40 分钟),配备搅拌装置确保卤料均匀,同时定期过滤卤汁,去除杂质,保持卤汁品质。
  1. 冷却段严格化:卤制后需自然冷却至室温(2 小时内),再进入冷藏库(0-4℃),避免高温时包装导致水蒸气凝结,引发二次污染。

三、生产线分段设计的核心原则

合理的分段设计需遵循 3 大原则,确保生产线有效、安全、灵活: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划分与功能解析(pic13)
  1. 流程顺畅性原则:各分段按 “原料→成品” 单向流动,避免交叉折返,例如原料接收区与成品仓储区分别设置在车间两端,预处理段靠近原料区,包装段靠近成品区,减少物料运输距离,提升效率。
  1. 卫生安全原则:生熟分段隔离,热加工段与冷处理段物理分隔(如设置防火墙),避免生肉中的微生物污染熟制产品;同时,清洗***设备(如 CIP 原位清洗系统)需覆盖各分段,确保设备与环境洁净。
  1. 灵活扩展性原则:预留分段扩展空间,例如中型工厂可在基础分段外预留 “深加工段”(如肉糜制品加工),后期可根据市场需求新增设备,无需大规模改造车间布局。

四、结语

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线的分段并非固定模式,而是以 “6 大基础分段” 为核心,根据产品类型灵活调整,冷鲜肉生产线简化热加工、灌肠类强化成型、酱卤类突出调味,***终实现 “效率与品质兼顾”。企业在设计生产线时,需结合自身产品定位、产能规模与资金实力,合理规划分段布局,同时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每一段的工艺可控、质量可追溯,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肉制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推荐产品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logo,注册商标

15063686338

Copyright ©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506368633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