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预制菜|果蔬加工生产线-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官网!

15063686338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环节?

发表时间:2025-09-02    人气:     来源:原创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的关键生产环节解析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是榨菜生产后处理的重要设备系统,主要用于回收利用不合格包装袋(如灌装偏差、封口不良的半成品包装袋)或周转包装袋(如车间内部周转用的塑料筐、托盘配套包装袋),通过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榨菜汁液、盐分、油污等污染物,再经风干处理恢复干燥清洁状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并降低生产成本。该生产线的运行需严格把控多个关键环节,确保清洗效果达标、包装袋无损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体关键环节可分为五大模块:设备启动前准备环节、清洗环节、风干线干燥环节、质量检测环节、设备维护与清洁环节。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环节?     (图1)

一、设备启动前准备环节:奠定安全运行基础

设备启动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后续清洗风干效果与生产安全,需从物料检查、设备状态确认、参数设定三方面严格把控,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生产故障或清洗不***。

(一)待清洗包装袋预处理与分类

  1. 物料分拣与分类
首先对回收的榨菜包装袋进行人工分拣,按材质(如 PET/PE 复合膜袋、PP 袋)、污染程度(轻度污染:仅表面附着少量汁液;重度污染:袋口残留较多榨菜碎末、油污)分类堆放。不同材质的包装袋耐温、耐化学性不同(如 PET/PE 复合膜耐温上限约 80℃,PP 袋耐温上限约 100℃),分类处理可避免因清洗参数不当导致包装袋变形、破损;按污染程度分类则可调整清洗时间与清洗剂用量,轻度污染包装袋清洗时间可缩短 30%,重度污染包装袋需额外增加预浸泡步骤,提升清洗效率。
  1. 异物剔除与初步清理
分拣过程中需剔除混入的异物(如金属碎片、石子、其他材质包装袋),避免异物进入清洗设备导致设备卡堵或划伤包装袋;同时对重度污染包装袋进行初步清理,用软毛刷去除袋口残留的榨菜碎末、纤维,防止后续清洗时杂质堵塞设备喷淋孔或附着在其他包装袋表面造成二次污染。

(二)设备状态检查与调试

  1. 机械部件检查
检查清洗机的输送带(如网带式输送带、链板式输送带)张紧度,确保输送带运行平稳无偏移,若发现输送带松弛需及时调整张紧装置;检查喷淋系统的喷嘴是否堵塞,可通过手动通水测试,确保每个喷嘴出水均匀(喷淋压力需达到 0.2-0.3MPa),堵塞的喷嘴需拆卸清洗或更换;检查风干线的风机叶片是否积尘、变形,风机轴承是否润滑充足,避免运行时产生异响或风量不足。
  1. 电气与控制系统检查
确认设备配电箱内的断路器、接触器接线牢固,电缆无破损;启动控制系统(如 PLC 控制系统),检查触摸屏显示是否正常,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清洗水温传感器显示误差需≤±1℃,液位传感器需准确监测清洗槽水位);测试设备的急停按钮、过载保护装置,确保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停机,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1. 清洗介质准备与参数设定
根据包装袋材质与污染程度配置清洗液,通常采用 “食品级碱性清洗剂 + 水” 的混合溶液,清洗剂浓度需严格控制(轻度污染:0.5%-1%;重度污染:1%-1.5%),浓度过高易导致包装袋表面腐蚀、变色,浓度过低则清洗效果不佳。将配置好的清洗液注入清洗槽,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水位(需淹没输送带高度的 2/3),设定清洗水温(PET/PE 复合膜袋:60-70℃;PP 袋:70-80℃)、输送带速度(1-1.5m/min,根据清洗效果可调整)、风干线温度(50-60℃,避免高温导致包装袋变形)与风速(8-12m/s)。

二、清洗环节:核心去污流程,保障包装袋洁净度

清洗环节是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的核心,需通过多段式清洗工艺(预浸泡、初洗、精洗、漂洗)逐步去除污染物,同时避免损伤包装袋,具体关键操作如下:

(一)预浸泡处理(针对重度污染包装袋)

  1. 浸泡参数控制
将重度污染的包装袋放入预浸泡槽,浸泡槽内注入 60-70℃的 1.5% 食品级碱性清洗液,浸泡时间 15-20 分钟。浸泡过程中需定期搅拌(每 5 分钟搅拌 1 次,每次 30 秒),通过机械搅拌加速包装袋表面污染物的溶解、脱落,尤其是袋口、褶皱处的顽固污渍(如干涸的榨菜汁液、油污)。浸泡后需检查污染物去除情况,若仍有明显污渍,可延长浸泡时间 5-10 分钟,但总浸泡时间不得超过 30 分钟,防止包装袋长时间浸泡导致强度下降。
  1. 浸泡液维护
每处理 500-1000 个包装袋后,需检测浸泡液的浓度与浊度,若浓度低于 1% 或浊度超过 50NTU(浊度单位),需补充清洗剂或更换新的浸泡液,避免因浸泡液污染导致包装袋二次污染。

(二)初洗与精洗:多段喷淋 + 机械摩擦去污

  1. 初洗环节
经预浸泡(或直接分拣)的包装袋通过输送带进入初洗槽,初洗槽内设有高压喷淋装置与毛刷辊。高压喷淋装置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包装袋进行喷淋,喷淋压力 0.25-0.3MPa,通过水流冲击力去除表面 70%-80% 的污染物(如盐分、松散的榨菜碎末);毛刷辊采用食品级尼龙材质,直径 10-15cm,转速 300-400r/min,与输送带运行方向相反,通过毛刷与包装袋的摩擦作用,去除袋口、褶皱处的顽固污渍,同时避免划伤包装袋表面。初洗后的清洗液需通过滤网过滤(滤网孔径 0.5mm),去除悬浮杂质后循环使用,每 2 小时更换一次滤网,确保清洗液洁净。
  1. 精洗环节
初洗后的包装袋进入精洗槽,精洗槽内的清洗液浓度降低至 0.8%-1%,水温保持 65-75℃,配备高压旋转喷淋喷嘴(每个喷嘴可 360° 旋转),喷淋压力提升至 0.3-0.35MPa,对包装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清洗,重点清洗初洗后残留的污渍(如油污、细小榨菜纤维)。精洗槽内还设有超声波清洗装置(功率 500-800W),通过超声波产生的微小气泡破裂时的冲击力,去除包装袋表面附着的微小颗粒杂质与油污,提升清洗精度,精洗后包装袋表面污染物残留量需≤5mg/㎡。

(三)漂洗环节:去除残留清洗剂,保障食品安全

  1. 多段漂洗工艺
精洗后的包装袋进入漂洗槽,漂洗槽采用 “三段式逆流漂洗” 工艺,即***槽使用回收的第二槽漂洗水,第二槽使用回收的第三槽漂洗水,第三槽使用新鲜***水,通过逆流设计减少水资源消耗(比单段漂洗节水 40%-50%)。每段漂洗槽均配备喷淋装置,喷淋压力 0.2-0.25MPa,水温 50-60℃,确保包装袋表面的清洗剂残留被充分冲洗。
  1. 清洗剂残留检测
漂洗后需抽样检测包装袋表面的清洗剂残留,采用 “pH 试纸检测法” 或 “ conductivity 检测仪(电导率仪)” 检测:用***水湿润包装袋表面,取擦拭液检测 pH 值,需与***水 pH 值(6.5-7.5)一致;电导率检测时,擦拭液电导率需≤10μS/cm,确保清洗剂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若检测不合格,需调整漂洗时间或增加漂洗段数。

三、风干线干燥环节:快速脱水,防止二次污染

清洗后的包装袋表面附着大量水分,若不及时干燥,易滋生微生物或导致包装袋粘连,风干线干燥环节需通过 “预脱水 + 热风干燥 + 冷风冷却” 工艺,快速去除水分并使包装袋恢复干燥清洁状态,关键环节如下:

(一)预脱水处理:减少表面水分,提升干燥效率

  1. 离心脱水或挤压脱水
漂洗后的包装袋首先进入预脱水装置,中小型生产线常用 “挤压脱水机”,通过上下两根橡胶辊对包装袋进行轻柔挤压(压力 0.1-0.15MPa),去除表面 60%-70% 的水分,挤压辊转速与输送带速度匹配(1-1.5m/min),避免包装袋褶皱或破损;大型生产线则采用 “离心脱水机”,将包装袋放入转鼓内,通过 800-1000r/min 的转速产生离心力,去除表面水分,离心时间 30-60 秒,脱水后包装袋表面含水率需≤30%。
  1. 脱水后检查
预脱水后需检查包装袋是否破损,若发现因挤压或离心导致的破损(如裂口、穿孔),需立即剔除,避免后续干燥时破损袋内进水或污染其他包装袋。

(二)热风干燥:精准控温,快速脱水

  1. 热风干燥参数控制
预脱水后的包装袋进入热风干燥隧道,干燥隧道内分为 “升温段→恒温段→降温段” 三个区域:升温段温度从室温逐步升至 50-55℃,避免包装袋突然受热导致变形;恒温段温度保持 55-60℃,风速 10-12m/s,通过热风循环系统(热风循环率≥80%)使热空气均匀穿过包装袋,加速水分蒸发,恒温段停留时间 3-5 分钟,使包装袋表面含水率降至 10%-15%;降温段温度逐步降至 30-35℃,为后续冷风冷却做准备。
  1. 热风洁净度控制
热风干燥系统需配备 “初效 + 中效 + 有效” 三级空气过滤器,初效过滤器(过滤精度≥5μm)去除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中效过滤器(过滤精度≥1μm)去除细小颗粒,有效过滤器(HEPA,过滤精度≥0.3μm)去除微生物与微小颗粒,确保热风洁净度达到 “万级” 标准,避免干燥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污染包装袋表面。每 1 个月需更换初效过滤器,每 3 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 6 个月更换有效过滤器,确保过滤效果。

(三)冷风冷却与水分检测

  1. 冷风冷却
热风干燥后的包装袋进入冷风冷却段,冷却段通入经过过滤的常温空气(温度 20-25℃),风速 8-10m/s,通过空气流动带走包装袋表面的热量,使包装袋温度降至室温(≤30℃),避免高温包装袋堆叠时产生冷凝水导致二次受潮,同时防止高温损坏包装袋材质(如 PET/PE 复合膜袋长期处于高温状态易老化)。
  1. ***终水分检测
冷却后的包装袋需抽样检测***终含水率,采用 “称重法” 检测:随机抽取 10 个包装袋,称重后放入 105℃烘箱烘干 2 小时,再次称重,计算含水率(含水率 =(烘干前重量 - 烘干后重量)/ 烘干前重量 ×***),要求***终含水率≤5%,若含水率超标,需调整热风干燥温度或延长干燥时间,确保包装袋干燥达标,避免后续储存时发霉、变质。

四、质量检测环节:严格把控,确保包装袋复用合格

清洗风干后的榨菜包装袋需通过多维度质量检测,只有符合复用标准的包装袋才能重新投入生产,检测环节需重点关注 “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卫生安全” 三大指标:

(一)外观质量检测

  1. 视觉与触觉检测
安排专人对包装袋进行逐一检查,视觉上要求包装袋表面无明显污渍、斑点、变色(如发黄、发黑),无褶皱、变形;触觉上要求包装袋表面光滑,无粘连、僵硬现象(若出现粘连,需重新进行风干线干燥)。对袋口、封口处需重点检查,确保无裂口、破损,封口密封性能良好(可通过 “充气测试”:向包装袋内充气 0.05MPa,浸泡在水中观察是否漏气,无气泡为合格)。
  1. 尺寸偏差检测
采用卷尺测量包装袋的长度、宽度,尺寸偏差需≤±2mm(如标准尺寸为 15cm×20cm 的包装袋,长度允许范围 14.8-15.2cm,宽度允许范围 19.8-20.2cm),避免因清洗干燥过程中热收缩导致尺寸不符,影响后续灌装、封口。

(二)物理性能检测

  1.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检测
每批次随机抽取 5 个包装袋,采用 “拉力试验机” 检测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PET/PE 复合膜袋拉伸强度需≥20MPa,断裂伸长率需≥150%;PP 袋拉伸强度需≥18MPa,断裂伸长率需≥200%,确保包装袋在后续灌装、搬运过程中不易破裂。若检测结果不达标,需分析原因(如清洗液浓度过高导致材质腐蚀、干燥温度过高导致老化),调整清洗风干参数后重新检测。
  1. 热封强度检测
对包装袋的封口处进行热封强度检测,采用 “热封强度试验机” 检测,热封强度需≥30N/15mm,避免后续储存、运输过程中封口开裂导致榨菜变质。检测时若发现热封强度不足,需检查清洗过程中是否有清洗剂渗透至封口处导致热封层损坏,必要时对封口处进行局部修补或剔除该包装袋。

(三)卫生安全检测

  1. 微生物检测
每批次抽取 20 个包装袋,送至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项目包括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要求:菌落总数≤1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符合 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要求。若微生物超标,需排查风干线空气过滤器是否失效、清洗液是否污染,整改后重新进行清洗风干与检测。
  1. 残留物质检测
除清洗剂残留检测外,还需检测包装袋表面是否残留榨菜汁液中的盐分、亚硝酸盐等物质,采用 “离子色谱仪” 检测盐分含量(需≤0.1%),采用 “分光光度计”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0.02mg/kg),确保残留物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污染后续灌装的榨菜产品。

五、设备维护与清洁环节: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定期维护与清洁,需建立 “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停机清洁” 制度,具体关键环节如下:

(一)日常维护(每日生产结束后)

  1. 设备表面清洁
用***水擦拭设备表面(如输送带、清洗槽、干燥隧道外壳),去除残留的清洗液、包装袋碎屑;清理设备内部的杂物(如清洗槽底部的沉淀物、输送带下方的散落包装袋),避免杂物堆积导致设备卡堵或腐蚀。
  1. 易损件检查与更换
检查输送带的网带、链板是否有破损,若发现破损需及时修补或更换;检查喷淋喷嘴是否堵塞,清洗液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检查风干线的风机皮带是否松动,若松动需调整张紧度,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1. 清洗液与水路系统维护
排空清洗槽、漂洗槽内的剩余清洗液,用***水冲洗槽体,去除残留的污垢、杂质;清洗水路管道(如喷淋管道、进水管道),每 3 天用 1% 的柠檬酸溶液清洗一次,去除管道内的水垢,避免堵塞喷嘴。

(二)定期保养(每月一次)

  1. 机械部件润滑
对设备的传动部件(如输送带电机轴承、风机轴承、毛刷辊轴承)添加食品级润滑油(如 32# 食品级液压油),润滑部位需清洁后再添加润滑油,避免杂质混入影响润滑
效果;对输送带的张紧装置、链条等部件进行检查,若发现磨损需及时更换配件,避免因部件老化导致输送带偏移或断裂。
  1. 电气系统保养
打开设备配电箱,用压缩空气(压力 0.3-0.5MPa)清理配电箱内的灰尘,检查断路器、接触器的触点是否有烧蚀痕迹,若有需用细砂纸打磨或更换部件;检测各传感器的精度,如温度传感器可通过标准温度计校准,误差超过 ±1℃ 需重新标定或更换;检查电缆接头是否牢固,有无老化开裂现象,确保电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 清洗与干燥系统保养
拆卸清洗槽内的滤网、喷淋喷嘴,用 5% 的柠檬酸溶液浸泡 30 分钟,去除滤网与喷嘴内的水垢、杂质,再用***水冲洗干净后重新安装;检查热风干燥系统的换热器(如翅片式换热器),用高压水枪(压力 0.4-0.6MPa)清洗换热器表面的灰尘、油污,提升换热效率;检查有效空气过滤器的压差,若压差超过 200Pa(表明过滤器已堵塞),需及时更换,确保热风洁净度。

(三)停机清洁(生产结束或长期停机前)

  1. 全面清洁设备内部
清空清洗槽、漂洗槽、预浸泡槽内的所有液体,用高压水枪***冲洗槽体内部,重点清洗槽底、角落等易积垢部位,确保无残留的清洗液、污垢;拆卸输送带的网带或链板,用 1% 的食品级碱性清洗剂浸泡 1 小时后,用毛刷清洗表面的油污、杂质,再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重新安装,避免残留污染物滋生细菌。
  1. 干燥系统深度清洁
关闭热风干燥隧道的加热装置,打开检修门,用无菌抹布擦拭隧道内壁,去除表面的灰尘、纤维;对风机内部进行清洁,拆卸风机外壳,用压缩空气清理风机叶片上的积尘,确保风机运行时风量稳定;更换所有空气过滤器(初效、中效、有效),避免长期停机后过滤器内的微生物滋生,污染后续生产的包装袋。
  1. 设备外部与周边环境清洁
用 0.5% 的次氯酸钠溶液擦拭设备外部(如操作面板、机架、外壳),进行***处理;清理设备周边地面,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的污水、杂物,再用拖把拖干,保持生产环境整洁;对清洗风干线周边的排水沟进行疏通,去除沟内的沉淀物、杂物,避免污水淤积导致异味或细菌滋生。

六、异常处理环节:及时应对生产问题,保障流程顺畅

在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清洗不***、包装袋破损、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需建立快速响应的异常处理机制,具体关键环节如下:

(一)清洗效果异常处理

  1. 清洗不***(表面仍有污渍)
若发现包装袋表面残留榨菜汁液、油污等污渍,需先排查原因:若为清洗液浓度不足,需补充食品级碱性清洗剂,将浓度调整至 1%-1.5%;若为喷淋压力不够,需检查喷淋泵是否故障,或管道是否堵塞,及时维修泵体、清理管道;若为浸泡时间不足(针对重度污染包装袋),需延长预浸泡时间至 20-25 分钟。调整后需抽样测试清洗效果,确保污渍去除率≥99% 后方可继续生产。
  1. 清洗剂残留超标
若漂洗后检测发现清洗剂残留超标(pH 值偏离 6.5-7.5 或电导率>10μS/cm),需增加漂洗段数(如从三段漂洗增至四段漂洗),或延长每段漂洗时间(从 1 分钟增至 1.5 分钟);同时检查漂洗水是否更换不及时,若漂洗水浊度超过 30NTU,需立即更换新鲜***水,避免漂洗水污染导致残留超标。整改后重新抽样检测,直至残留达标。

(二)包装袋破损异常处理

  1. 清洗过程中破损
若在清洗环节发现包装袋破损,需排查原因:若为输送带速度过快,导致包装袋与设备部件碰撞破损,需降低输送带速度至 0.8-1m/min;若为毛刷辊转速过高或刷毛过硬,需调整转速至 250-300r/min,或更换软质尼龙刷毛;若为包装袋本身材质老化(如复用次数过多),需统计包装袋复用次数(通常 PET/PE 复合膜袋复用不超过 3 次,PP 袋不超过 5 次),超过限值的包装袋需直接报废,避免继续使用导致破损。
  1. 干燥过程中破损
若在热风干燥环节发现包装袋破损,需检查干燥隧道内是否有尖锐部件(如脱落的螺丝、变形的网带接头),及时清理或更换部件;同时检查干燥温度是否过高,若温度超过 60℃(PET/PE 复合膜袋)或 80℃(PP 袋),需降低温度至标准范围,避免高温导致包装袋材质脆化、破损。

(三)设备故障异常处理

  1. 输送带偏移或卡顿
若输送带运行时出现偏移,需立即停机,调整输送带的张紧装置,或更换磨损的输送带滚轮;若输送带卡顿,需检查是否有异物卡入输送带与滚筒之间,清理异物后,在滚筒轴承处添加食品级润滑油,确保输送带运行顺畅。
  1. 风机故障或风量不足
若风干线风机出现异响或风量不足,需停机检查风机电机是否过载(如电压不稳、电机轴承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电机;若为空气过滤器堵塞,需立即更换过滤器,恢复风量至 8-12m/s,避免因风量不足导致干燥效果不佳。
  1. 控制系统故障
若 PLC 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如触摸屏无显示、传感器无信号),需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若电源正常,需联系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系统重启或程序修复,避免自行拆解导致故障扩大;同时启用手动操作模式,临时控制设备运行(如手动调节清洗水温、输送带速度),减少生产中断时间。

七、环保合规环节:减少污染排放,符合行业标准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清洗废水、废弃包装袋等污染物,需通过环保措施减少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具体关键环节如下:

(一)清洗废水处理

  1. 废水预处理
清洗废水(含清洗剂、榨菜残留、包装袋碎屑)需先进入预处理系统,通过格栅(孔径 1mm)去除大颗粒杂质(如包装袋碎屑、榨菜碎末),再进入沉淀池(停留时间 2 小时),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如泥沙、纤维),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1. 废水深度处理
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如 “厌氧 + 好氧” 处理工艺),厌氧池内的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清洗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好氧池内的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使废水 COD(化学需氧量)从 800-1000mg/L 降至≤500mg/L;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如膜过滤或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的有机物与色素,***终废水排放标准需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中的一级标准(COD≤100mg/L,BOD5≤20mg/L,SS≤70mg/L),处理后的废水可部分回用(如用于初洗环节),减少新鲜水用量。

(二)固废处理

  1. 废弃包装袋处理
无法复用的破损包装袋(如老化、严重污染)需分类收集,PET/PE 复合膜袋、PP 袋分别放入专用***桶,由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回收处理(如再生造粒),避免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严禁将废弃包装袋与食品废料(如榨菜碎末)混合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1. 其他固废处理
设备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废过滤器滤芯等危险***,需放入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交由有危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符合《危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榨菜碎末、沉淀物等可降解固废,可交由有机肥生产企业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八、结语

榨菜包装袋清洗风干线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严格把控设备启动前准备、清洗、风干线干燥、质量检测、设备维护、异常处理、环保合规七大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需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与技术标准,才能确保清洗后的包装袋洁净度达标、无损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自身产能规模、包装袋材质特性,不断优化各环节参数,提升生产线的稳定性与效率,为榨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推荐产品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logo,注册商标

15063686338

Copyright ©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506368633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